郵件系統(tǒng):
用戶名: 密碼:
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
位置: 首頁 》講話文件 》領導講話
訪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

時間:2013-12-04   來源:民主與法制社  責任編輯:admin

我的學術人生永無止境
——訪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


??????? 從學者到法官,從法官到履新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的“法學研究、法學實踐”之路,走得堅定而從容。
  他的學術生涯,必將伴隨終生。
?
  11月30日,初冬的北京并不寒冷。
  在剛剛圓滿閉幕的中國法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上,張文顯不但再次當選中國法學會副會長,而且被聘請為學術委員會主任。
  這位中國法學界著名的學者、國家二級大法官,將在法學研究領域繼續(xù)發(fā)揮他的光和熱。
?
  “草根”法學家
?
  1951年秋,張文顯出生在河南省鎮(zhèn)平縣草王莊,是位普通的中原農(nóng)民之子。
  家境貧寒并沒有讓張文顯意志消沉,他始終相信知識能夠改變命運,這個信念促使著他格外刻苦地學習。
  兒時的張文顯經(jīng)歷過一次腿部病痛的折磨,在當時貧苦的鄉(xiāng)下,根本無錢醫(yī)治,因此他輟學一年。當年期末考試的時候,張文顯拄著拐杖,拖著病腿堅持參加考試,等考試結(jié)果出來,他是第一名。
  有老師對此疑惑不解,忍不住問了一句:“你是從哪抄來的?”
  張文顯一聽這話,很委屈。
  這時,其他老師走過來說:“這孩子從來就是好學生?!?br>   那位老師說:“是啊,可他一個學期都沒來上過課呀!”
  張文顯就是一位這樣的學生,雖然沒有來上課,但是他從來都沒有放棄學習,再惡劣的環(huán)境和磨難也沒能壓倒他。
? 后來,愛學習的張文顯在中學只讀了一年,“文革”開始,但他仍然堅持讀書。
  沒有人教,他就自己讀,并且一直堅持寫日記。
  他認為,寫日記就是練文筆、練文章。
  功夫不會辜負人,一手好文筆為張文顯日后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1974年的中國,只有北京大學和吉林大學保留了法律系,成績優(yōu)異的張文顯以工農(nóng)兵學員的身份進入了吉林大學法律系政法專業(yè)學習。
  3年后,張文顯成績優(yōu)異畢業(yè)后留校任教。
  1979年,吉林大學法律系恢復研究生招生,張文顯又成為首批報考并被錄取的法學理論專業(yè)研究生。
  之后,張文顯多次作為訪問學者出國學習、訪學,并且在2000年拿到了博士學位。
?
  30年“治學之路”
?
  談到張文顯的博士學位,還有段有趣的經(jīng)歷。
  1982年,張文顯碩士研究生畢業(yè)之后,由于兩次出國訪學和工作需要,一直沒有報考博士。
  1996年吉林大學實施“青年教師博士化工程”,倡導沒有博士學位的青年教師都要爭取攻讀博士學位,以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和學識,同時也改善學校教師隊伍的學歷結(jié)構(gòu)。
  當時張文顯作為副校長分管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
  “這項工程是由我建議、學校黨委決定實施的,我當然要帶個頭?!睆埼娘@說,“然而,由于我1993年就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擔任了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法學理論專業(yè)博士生導師,不便報考法學專業(yè)博士,在法學之外的文科類專業(yè),我經(jīng)過認真衡量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yè)?!?br>   在為什么選擇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yè)的問題上,張文顯有著自己的理由,“當時,吉林大學的馬哲專業(yè)是國家首批重點學科。另外,吉大馬哲的學科帶頭人高清海教授是改革開放新時期哲學知識體系和思想體系改革的旗手。其次,我的法學研究領域是法哲學,與哲學是相鄰專業(yè),在歷史上法哲學歷來是哲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br>   “4年攻讀博士期間,有很多實質(zhì)性收獲,最大的收獲是深化了對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的認識,進一步提高了運用唯物論和辯證法認識法律現(xiàn)象、反思法學理論的水平。我的代表作《法哲學范疇研究》就是在哲學博士學位論文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睆埼娘@說,“讀博的經(jīng)歷和收獲對于學術之外的工作,包括履行吉林大學黨委書記、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職責,也是很給力的。”
  一談到學術研究,張文顯神采奕奕。
? “從1977年留校任教到現(xiàn)在,我從未離開過學術研究。”張文顯說,“學術是我人生中永恒的追求。30多年來,我以學術為生命,將學術與生命等價。30多年來,唯有學術能夠記載我的人生軌跡,詮釋我的人生價值,也唯有學術能夠映射我的青春,延伸我人生的意義?!?br>   “我在學術道路上已經(jīng)砥礪前行了30余年,而我的學術人生更將是長路漫漫永無止境。”張文顯對此很堅定。
  2011年,《張文顯法學文選》(十卷本)出版發(fā)行。
  張文顯為文選撰寫了一篇后記——《回首我的學術之路》。文中他將自己的學術之路概括為:是與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進程同步的道路,是勤奮學習、不斷深造和成長的道路,是以法理學為主業(yè)、同時致力于拓展新研究領域的道路,是個人治學與團隊興學互動互補、相得益彰的道路,是教學與科研并重、學術與育人并重的道路,是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的道路,是不斷解放思想、改革創(chuàng)新的道路。
?
  學者轉(zhuǎn)身法官
?
  2008年,張文顯被任命為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國家二級大法官。
  這在當時可是件新鮮事兒,在當年,極少有法學家擔任大法官,所以在擔任院長之初,張文顯受到眾多媒體的廣泛關注。
  在談到從學者到法官的角色轉(zhuǎn)變時,張文顯說,法官、檢察官、律師、法學教授、法治新聞工作者都屬于法律職業(yè)共同體,從法學教授到大法官,改變的是身份和職務,不變的是作為法律人對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的信仰,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追求,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向往和參與。
  “在這個意義上,我沒有轉(zhuǎn)業(yè),只是轉(zhuǎn)崗。”張文顯說。
  張文顯認為,他在高校時的研究偏重認知理性,以探索真理、獲得“是什么”的認識為最高追求,而在擔任法院院長之后,研究將偏重實踐理性,以探索公正、獲得“為什么”和“怎么辦”為最高追求。
  “以前的研究難免抽象,而在從事實踐工作后,研究就變得更加貼近法律生活,貼近審判實踐,之前的話語體系過于學術化,轉(zhuǎn)職后的話語體系就會逐漸呈現(xiàn)實證性、經(jīng)驗性;之前的研究課題偏重法理學的宏大論事,側(cè)重為制度建設和法治實踐提供理論資源,轉(zhuǎn)職后的研究更加具體,研究成果對社會主義法治實踐、特別是審判實踐具有現(xiàn)實的、直接的指導意義。”張文顯說,“這就是工作上的差別?!?br>   事實上,張文顯在從事維護公平正義、維護人民利益、促進社會和諧的司法工作的同時,也把司法活動作為實踐、檢驗和創(chuàng)新法學理論的平臺,作為發(fā)展法學這門實踐科學的基地,在踐行追求真理、追求公正、追求和諧的法官職業(yè)精神的同時,也在深刻地體驗著法哲學的至理名言,積累法學教育的實踐素材。
  如今,張文顯再次回歸學術。
  在剛剛結(jié)束的中國法學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上,張文顯再次當選中國法學會副會長。
  與前兩屆擔任副會長不同的是,這一屆張文顯兼任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并協(xié)助會長、常務副會長負責法學會的學術組織工作,包括學術評議、學術咨詢、學術論證、學術指導等。
? “我將一如既往地熱心于中國法學會的各項事業(yè),通過自己辛勤努力和創(chuàng)新性工作,推進法學研究深入開展和法學理論創(chuàng)新,進而積極投身于法治中國建設之中?!睆埼娘@說。
?
  長期關注法治建設
?
  談到今后的工作,張文顯說:“目前,我國法治建設中的很多問題有待解決,法治建設的路還很漫長?!?br>   張文顯指出,目前我國法治建設最突出的有三個主要問題。
  首先就是法律體系滯后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我國有些法律是多年前制定的,針對的是當時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對法律的需求,有些經(jīng)過修改,有些根本沒有修改過。這就使得多數(shù)法律需要加快修改,以適應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
  為此,要推進立法程序和立法機制創(chuàng)新,擴大“打包立法”的范圍?!袄?,就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來說,涉及憲法、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法官法、檢察官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以及律師法等法律的修改。如果按照常規(guī)的法律修改程序,一部法律、一部法律地進行修改,就很難適應司法體制改革的需要,很難為司法體制改革提供急需的法律引導、規(guī)范和保障。為此,全國人大常委會可以采用‘打包立法’方式,除憲法修改外,通過一個集成的修法決定,將需要修改的若干法律一攬子修改?!睆埼娘@說。
  其次,張文顯指出,我國的法律實施狀況也十分堪憂。由于歷史與現(xiàn)實的多重原因,我國法律實施的情況較差,有法不依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這導致我國法律缺乏必要的權威性和實效性。針對這種情況,在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同時,要更加重視法律的實施。
  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要加強法律實施,做到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形成不敢違法、不能違法、不愿違法的良好法治文化環(huán)境。要加強法律實施情況的監(jiān)督,建立法治評估和法治考核指標體系。
  再次,張文顯強調(diào),司法公信力退化也是主要問題之一。
  “司法公信是社會公眾對司法制度的認同,對司法權運行過程及結(jié)果的尊重與信服。我國目前司法公信力不高且有持續(xù)退化的趨勢,是不容回避的事實?!睆埼娘@說,“盡管社會對司法機關的評價有時候有失客觀公允,但也確有司法體制機制和司法機關自身的問題導致司法公信力下降。十八大報告、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和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把提升司法公信力作為法治建設和政治文明突出問題提出來,可以說,是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抓住關鍵。”
?
  全心服務只為法學繁榮
?
  談到中國法學會未來5年的主要工作,張文顯強調(diào),中國法學會是黨領導的人民團體、群眾團體和學術團體,人民性、群眾性、學術性三位一體,是中國法學會區(qū)別于其他團體的顯著特征。
  張文顯指出,作為人民團體,中國法學會要積極參加國家政治協(xié)商、科學決策和民主監(jiān)督,對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和法治中國建設中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進行研討,提出對策和建議。
  作為群眾團體,中國法學會要擔當起黨聯(lián)系法學界、法律界廣大群眾的紐帶作用,引導法學研究人員和法律工作者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jīng)驗,要反映廣大會員和法學界、法律界的意見與要求,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
  作為學術團體,中國法學會要引領、繁榮法學研究,推進法學理論創(chuàng)新、法律制度創(chuàng)新和法治文化創(chuàng)新,促進法學研究成果的推廣和應用轉(zhuǎn)化,為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提供豐富而有效的理論支持和對策服務;要發(fā)揮人才、智力優(yōu)勢,開展多種形式的咨詢、培訓和法律服務,發(fā)揮人才庫、思想庫和黨在法治建設方面核心智庫的積極作用。
  張文顯強調(diào),中國法學會也是我國政法戰(zhàn)線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各級法學會應通過各種渠道、各種方式積極參與黨領導的政法事業(yè),參與治國理政與社會治理,為保障人權、維護公正、化解矛盾、促進和諧、推動發(fā)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如今,黨的十八大做出了全面推進法治國家建設的戰(zhàn)略部署,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進一步明確提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并對法治中國建設所涉及的主要領域進行了具體部署。
  張文顯認為,從“法治國家”到“法治中國”,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升級版”的出現(xiàn)。
  張文顯指出,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核心內(nèi)容和主要標志。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xiàn)代化必然表現(xiàn)為法治現(xiàn)代化,體現(xiàn)為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既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那么,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推進依法執(zhí)政、依法治國、依法行政、依法治理社會和社會依法自治,就是貫穿于深化改革全過程、全領域的一條主線。
  全面深化改革必然要求“深刻變法”,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軍事、黨建等項制度的完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也肯定要突破一系列現(xiàn)行法律。
  適應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必然要修改許多現(xiàn)行法律或者制定一系列新的法律。
  這個過程并不是常規(guī)地制定、修改、清理法律法規(guī),而是法制的一場深刻變革。
  這些形勢和趨勢表明,我國的法治建設已經(jīng)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并為法律人實現(xiàn)“法治中國夢”開拓了廣闊空間,為法律人施展才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法學界、法律界深受鼓舞,信心倍增,也責無旁貸。
  因此,張文顯認為,作為法學界、法律界最高學術組織形式的中國法學會,必將肩負更加光榮的使命,擔當更加重大的責任。
  “黨和人民期待著中國法學會緊緊圍繞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法律問題和法治保障,緊緊圍繞法治建設和法制改革,緊緊圍繞法學理論創(chuàng)新、法律制度創(chuàng)新、法治文化創(chuàng)新,組織法學界、法律界開展協(xié)同研究,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法治中國建設貢獻應有的智慧和力量。”張文顯說。

全文
搜索

關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關注
微博

關注官方微博

網(wǎng)絡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