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件系統(tǒng):
用戶名: 密碼:
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
位置: 首頁 》要聞 》學會要聞
北京市法學會推動“百名法學青年英才”計劃實施見成效

時間:2018-10-10   來源: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fml

北京市法學會組織部分法學青年英才赴北京市信訪辦開展實地調研

  近年來,首都法學法律工作者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北京市委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緊密圍繞服務首都中心大局,積極開展法學研究、參與法治實踐、創(chuàng)新法學理論,為推動法治中國首善之區(qū)、平安北京建設等作出了積極貢獻,涌現(xiàn)出一批優(yōu)秀的青年法學法律英才。為更好地團結、培養(yǎng)、凝聚英才,打造一支政治堅定、業(yè)務精良的英才隊伍,按照北京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北京市法學會會長張延昆同志的要求,北京市法學會于2017年研究制定了《北京市法學會“百名法學青年英才培養(yǎng)計劃”工作方案》,在全市公、檢、法、司等政法單位及首都各高校啟動遴選工作,經(jīng)過初評推薦、網(wǎng)上公示等程序,共遴選出268名法學法律青年英才。一年來,在北京市委和北京市委政法委的堅強領導下,北京市法學會持續(xù)推動“百名法學青年英才”計劃實施,不斷加強政治引領,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機制,著力提高法律英才實踐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突出發(fā)揮了法學法律英才服務基層法治實踐等方面的作用。

  錘煉黨性傳承光榮使命

  人才的成長在于培養(yǎng)、鍛煉。2018年6月,北京市法學會組織公、檢、法,司各部門以及律師、青年教師等行業(yè),共23名“百名法學青年英才”,赴井岡山革命教育基地開展黨性錘煉教育培訓活動。培訓過程中,學員們穿上紅軍裝,聽取專題報告,開展了現(xiàn)場教學和體驗式教學,實地感受了井岡山斗爭的艱辛、先烈的英雄事跡以及井岡山精神的崇高。培訓結束后,參訓學員紛紛表示,此次培訓重溫舊時光,代入感強烈,對井岡山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更加堅定了理想信念,錘煉了黨性修養(yǎng)。參訓學員還都寫下了個人的培訓心得體會,表達新時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實干弘揚和踐行井岡山精神,為首都法治事業(yè)發(fā)展不斷貢獻力量的決心。密云區(qū)司法局副局長龍治宇寫道,“在每一個歷史時期,都需要這種奉獻精神。我們學習井岡山精神,就是要學習這種奉獻精神。即便是小草,也要帶給大地一點綠色,如果是一滴清泉,就要給人間一點滋潤,奉獻自己,給人世間留下美好和希望”。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趙一澤對曾志烈士的事跡感慨萬千,他寫道“如果沒有內心的堅持,一個人就無法真正強大、真正樂觀,就難以在紛繁復雜、變動無常的社會生活、人生境遇中保持獨立、自尊和清醒。這種堅持來源于對社會的認知、對自身的判斷、對規(guī)律的洞察,是學習和經(jīng)驗的總結”。西城檢察院劉晶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寫道,“敢于創(chuàng)新是井岡山精神的重要內涵。當前,我國的法治建設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各項司法改革工作正在逐步推進,其中很多問題是我們原來沒有遇到過的。作為首都的法律人,要將井岡山精神傳承于自己的本職工作,需要迎難而上的勇氣,敢于攻堅的決心,更需要實事求是,敢闖新路的精神”。北京盛廷律師事務所潘金忠對北京市法學會組織本次活動表達了感激之情,他寫道,“五天的培訓學習時間并不長,但收獲非常多,感觸也非常深,我在回到北京后,仍時時記起在井岡山青年干部學院學習的種種。衷心感謝北京市法學會組織的這次井岡山紅色學習之行,與各位同仁一起學習交流,我收獲的不僅是工作上的寶貴經(jīng)驗,更對井岡山精神有了更深的體會,成為我自己精神上的寶貴財富”。北方工業(yè)大學文法學院邵暉老師將井岡山精神與法治建設緊密結合,他寫道,“精神是確定理念方向,鞏固理念核心的基石,將黨的精神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理念和實踐進行有序的統(tǒng)合、合理的融合,一方面能夠保障理念和實踐的基礎之牢固、根基之正確,另一方面能夠真正凸顯出中國社會主義法治的特色性、正確性、合理性、自信性”。

  搭建平臺助力法治宣傳服務

  北京市法學會注重培養(yǎng)與實踐相結合,積極為青年英才搭平臺、建舞臺,充分發(fā)揮青年英才突出具備的理論優(yōu)勢、角色優(yōu)勢,有效助力法治宣傳服務,對社會上出現(xiàn)的熱點敏感話題,及時解讀釋法、主動發(fā)聲,正確引導社會輿論。針對《憲法》修改,北京市法學會組織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生態(tài)法室助理研究員岳小花、首都醫(yī)科大學衛(wèi)生法學系副教授劉炫麟、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彭新林分別從生態(tài)文明入憲,公民健康權、憲法實施的作用等角度積極發(fā)聲;針對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與公益訴訟,北京市法學會組織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院副教授胡思博、中國農業(yè)大學人文與發(fā)展學院法律系副教授劉明明、首都醫(yī)科大學衛(wèi)生法學系副教授劉炫麟、京東法律研究院總監(jiān)鄭慧媛、北京市平谷區(qū)民事檢察部主任王志彬等英才積極參與平谷區(qū)人民檢察院組織召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與民事公益訴訟”專家研討會;為做好法治宣傳,推薦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郭殊,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副教授曹鎏,國家行政學院行政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法學教研部副教授張效羽分別就《憲法》、《監(jiān)察法》、《行政許可法》到一些委辦局和國企進行法治講座;為做好法學交流,推薦于超等7名同志參加了第四屆兩岸法律實務專業(yè)研討會等。

  此外,北京市法學會今年還將繼續(xù)抓好憲法修改機遇,借力“百名法學青年英才”中從事憲法教學的專家學者,圍繞憲法的地位作用、基本內容,以及此次憲法修正案的重大意義和重點內容等,在全市20個鎮(zhèn)街開展憲法巡回講座,進一步弘揚憲法精神,強化憲法權威,為人民群眾根植憲法信仰,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和思想提供普法支持。

  緊貼社會熱點問題推動法學研究

  北京市法學會始終堅持人盡其才的重要導向,積極發(fā)揮青年英才在研究攻關,決策咨詢中的作用,鼓勵青年英才圍繞社會熱點,圍繞政法工作重點課題、項目等推動法學研究、積極建言獻策。針對涉法涉訴信訪問題,2018年5月,北京市法學會組織14名青年英才赴北京市信訪辦開展實地調研,就破解涉法涉訴信訪改革難題,提升新時代首都涉法涉訴信訪工作能力水平建言獻策。調研中,北京市信訪辦“信訪網(wǎng)電”等部門同青年英才們進行了座談交流,并結合訴訪分離、信訪聽證、訪調對接、終結程序、政府與律師溝通機制、依法分類管理等法律疑難問題,探討了進一步開展合作研究的事宜。同時,北京市信訪辦矛盾分析研究中心積極為“百名法學青年英才”計劃搭建平臺,作為實訓基地,定期開展調研、咨詢活動,推動“百名法學青年英才”在使用中培養(yǎng),在培養(yǎng)中使用。針對民族宗教問題,2018年4月,北京市法學會組織37名青年英才赴雍和宮開展實地調研,從法治角度研究分析新時代民族,宗教所遇到的新形勢和新問題,并與北京市民委就在宗教場所定期開展法治講座及法律咨詢達成了合作意向,為引導宗教群眾提高法治意識、正信正行,維護首都宗教領域和諧穩(wěn)定作出努力。(原刊于《北京日報》2018年10月9日第9版,原標題:北京市法學會“百名法學青年英才”綻放光彩)

全文
搜索

關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關注
微博

關注官方微博

網(wǎng)絡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