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件系統(tǒng):
用戶名: 密碼:
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
位置: 首頁 》第七屆兩岸和平發(fā)展法學論壇暨兩岸法學交流合作30周年紀念研討會 》專題報道 》大會發(fā)言
李樹忠:在第七屆兩岸和平發(fā)展法學論壇大會上的發(fā)言

時間:2018-07-26   來源:  責任編輯:att2014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學者:

  大家上午好。“與談”還是第一次跟臺灣學者交流的時候接觸到的詞匯,當時感覺很新鮮,但具體含義是什么,也沒有細究。多年之后,才漸漸體會到,“與談”就是參與談話,它具有平等性,不同于我們大陸經常使用的‘評議’,它不是以權威人士的身份評頭品足,而主要是就發(fā)言人所表達的主題,或附議,或補充,或拓展,或深化。

  今天會議主題之一是紀念,紀念兩岸法學交流合作30周年。紀念非常有意義,紀念就是回顧、回憶,就是展開我們的歷史,開啟記憶的閘門,去回憶30年來法學交流合作的那些人、那些事。首先要由衷地表達對開啟兩岸法學交流合作的前輩們的崇高敬意。包括剛才談到的章孝慈校長,在座的程家瑞教授、東吳大學的潘維大校長,以及中國政法大學的陳光中校長等。1992年陳光中校長率領大陸法學家代表團參加第一屆海峽兩岸法學學術研討會,1993年東吳大學代表團來北京參加第二屆學術研討會。是他們的破冰之旅打開了兩岸法學交流的大門,從此兩岸法學交流日益活躍,日趨深化,雖然也經歷過波折和坎坷。從兩岸法學交流合作機構角度,要特別感謝東吳大學做出的杰出貢獻。

  在東吳大學兩岸交流的史志中,談到了中國政法大學,第一屆、第二屆法學學術研討會,是中國政法大學和東吳大學共同發(fā)起承辦的,奠定了兩岸法學交流的基礎。有一次談起兩岸法學交流,應松年教授說,他在1992年之前,就組織過行政法學者的交流,這可以進一步挖掘梳理。中國政法大學培養(yǎng)了臺灣在大陸的第一個法學博士,現(xiàn)在學校在臺灣正式成立了中國政法大學臺灣校友會(社團),今天會長賴文平先生就是以臺灣校友會的名義參加會議的。據政法大學校友會統(tǒng)計,臺灣校友會有120多位校友,其中3/4以上獲得了中國政法大學的博士學位,在兩岸法學交流當中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梳理兩岸法學交流合作的歷史,可以看到,兩岸交流從互訪、互簽協(xié)議,到落地實施,非常富有成效,表現(xiàn)了加強交流合作的強烈愿望。比如在法學教育交流合作方面,雙方很快就實現(xiàn)了互相接受學生學習,包括授予學位。學術交流也不斷豐富,從一開始綜合性的學術會議到后來越精細化、越專業(yè)化的學科研討會,比如應松年接受等開創(chuàng)的海峽兩岸行政法學學術研討會已經有19屆,王利明校長開創(chuàng)的民法典論壇已經有16屆,還有公法圓桌論壇等等。新舉辦的學術論壇不斷涌現(xiàn),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的都有,這也是兩岸學術交流合作更加深入的表現(xiàn)。

  成績只能說明過去,絕不能說明現(xiàn)在,更不能說明將來。我們紀念兩岸法學交流合作,更是為了展望未來。剛才幾位先進總結了30年交流合作的經驗,比如不畏艱難,堅定信念等,我非常認同。面向未來,我們仍然要堅定信念,不畏艱難,以中華文化為基礎,更加深化和拓展兩岸法學交流合作,為兩岸共同的未來貢獻更多的智識。期待兩岸法學交流合作更加繁榮,兩岸更加團結緊密,在一個中國基礎上,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謝謝大家!

全文
搜索

關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關注
微博

關注官方微博

網絡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