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件系統(tǒng):
用戶名: 密碼:
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
位置: 首頁 》地方法學會 》學術研究
浙江省法學會法理法史研究會2012年年會綜述

時間:2013-01-22   來源:浙江省法學會  責任編輯:

  日前,浙江省法學會法理法史研究會2012年年會暨“三農及相關法律問題”學術研討會在杭州召開。來自全省11所高校及法院、檢察院等實務部門的20余名專家學者參加了年會。與會代表重點圍繞“農民土地權利和社會保障”、“新農村建設和土地征收”、“土地改革的法理及歷史”等三個專題展開熱烈討論。

  一、農民土地權利和社會保障

  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博士后封安波首先作了《農村土地權利的法經濟學思考》主題發(fā)言,提出了三個觀點:一,霍布斯定理是中國土地配置的主要模式,其有兩個缺點:土地權能的無助;權利主體和行政主體的錯位。二,霍布斯定理促進了三十年改革的成就。三,以浙江和上海兩種模式為例,設想霍布斯定理的完善和科斯定理的調試。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張學軍教授隨后進行評議,他認為農村土地所有權的性質是生產合作,他指出農村集體組織所有權相當不完整,如何衡量糧食安全與農民做出的必要犧牲是國家需要考慮的實質問題。針對農民不行使承包經營權,他提出了生產工具機械化的資金從何而來的問題,認為國家有必要進行金融支持。

  浙江萬里學院法學院易凌教授作了《長三角社會保障法規(guī)政策差異沖突及其協(xié)調對策》的發(fā)言,他以養(yǎng)老保險、醫(yī)療保險為例,介紹了長三角區(qū)域社會保障制度的差異。針對這種沖突,他提出了明確協(xié)調原則、清理修改長三角現(xiàn)有沖突的法規(guī)政策、制定區(qū)域性統(tǒng)一法規(guī)、建立長三角法治協(xié)調機構、區(qū)域協(xié)作立法的對策,并認為區(qū)域協(xié)作立法是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韓昊英副教授進行了評議,他指出,促進整個區(qū)域的一體化,應該是我國未來經濟發(fā)展非常重要的策略。他認為,易教授介紹的主要是法律法規(guī)的保障措施,在部門方面還需要有一定的保障措施,未來需要從不同的學科領域進行統(tǒng)籌。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方建中副教授對易教授的發(fā)言提出了兩點疑問,一是為什么沒有涉及失業(yè)保險的法規(guī)政策;二是區(qū)域協(xié)作立法能否真正解決問題。方博士認為區(qū)域立法只能解決部分問題,要想根本解決還是借鑒發(fā)達國家的做法,全國一盤棋。易教授對此回應說,考慮長三角的區(qū)域立法是因為它是實驗區(qū),最有可能實現(xiàn)協(xié)調,成功之后可以推廣到其他省市,最后實現(xiàn)全國統(tǒng)一。

  二、新農村建設和土地征收

  浙江萬里學院孫祥生教授作了《法學視野下的新農村建設》主題發(fā)言,他認為中國“三農”問題不僅需要法學的,還需要城市學、管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的多學科研究?;谧陨斫洑v和體會,他提出疑問:誰能代表農民的真正利益?他認為我們需要進行大的制度變革,一是建立一個有限的政府;二是明確中央政府的權力和地方權力行使的邊界;三是建立一個有效的權力監(jiān)督制約機制。他提出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和建立健全農民法定的權力組織,并認為建立健全農民法定的權力組織是推動農民權利保障的最根本措施。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卡特中心錢文榮教授評議說,從法學視野中去探討新農村建設是比較新鮮的。他概括了孫教授發(fā)言的三個問題:權利問題、有限政府問題和地方自治問題,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包括權利的內容需要明確,權利的限制要把握程序和公平,農民工的權利要明確以及新農村建設需要處理好農民和政府的關系,政府主導,農民主體,規(guī)劃引導,市場推動等等。浙江工業(yè)大學法學院鄧楚開博士作了《完善土地征收制度的原則》主題發(fā)言,他以自己工作中遇到的案件為例說明了當前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的問題,認為改革應該堅持的原則是能交給市場的盡量交給市場并且充分保護農民利益。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葉艷妹教授則認為土地資源首先是一種資源,其次才是財產,她贊同充分發(fā)揮土地資源的市場配置,但是指出這個市場配置要在一個規(guī)劃的限制條件下。針對鄧博士提出的保護農民利益的原則,她認為關鍵問題要明確怎樣才是“真正”保護農民利益。

  浙江法官學院吳道富副院長對這個單元的發(fā)言進行了評議,他提醒與會者要思考國家和集體概念的劃分問題。對于土地征收,葉艷妹教授從管理者的角度來分析,吳道富副院長則從社會問題的角度來分析,認為在土地征收方面矛盾非常激烈,他將自己28年工作經驗中所見的農民土地征收情況歸為四類,一類是不愿意被征收;一類是愿意被征收但認為補償?shù)?第三類是愿意被征收,價格也沒問題,但要求解決其他顧慮;還有一類是要求返回一定比例。他的想法是,我們研究問題一定要立足于自己的本土,方法上要采用實證研究,國家的發(fā)展要考慮整體發(fā)展和局部發(fā)展、長遠發(fā)展和近期發(fā)展的問題。他提出,保護國家政權的穩(wěn)定和農民的利益,是利益考量的過程,也是利益平衡的過程。

  在自由討論中,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韓昊英副教授補充了這樣的觀點,農村改革中的問題與80年代城市改革中的問題類似,不管是利益分配的問題,還是經營性和非經營性用地的問題,如果只靠地方政府,很可能是不夠的。中央政府對土地制度改革的責任也許更大。

  三、土地改革的法理及歷史

  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研究生董曉杰作了《社會功能視角下的墨西哥土地改革探析》主題發(fā)言。她介紹了墨西哥土地改革中的社會功能學說,認為就墨西哥的發(fā)展歷史來看,一方面擁有很多土地而且荒置;另一方面有很多失地農民。政府如果任這種不公平的狀態(tài)自由發(fā)展的話,社會矛盾會越來越激烈,而且這對一個民粹主義政權而言,是非常危險的。所以,社會功能學說強調政府對私有財產的介入有一定的可取之處,但是在一個民主法治不健全的國家要實行這種社會功能理論還是有一定的危險性。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譚永忠教授評析了她的發(fā)言,他從她的發(fā)言中提取了兩個關鍵詞,即“功能”和“權利”,并認為功能和權利互相影響。浙江工業(yè)大學法學院粟丹副教授基于之前的所有討論,對法律的政治性、我國土地立法存在的問題、如何理解集體土地中集體的概念這三個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指出我國土地立法存在的問題是法定權利主體的多級性和不確定性、土地使用權對土地所有權能的一種替換以及國家對農民集體行使土地所有權的超法律的限制。最后,她引用李昌平先生對中國土地權屬所做的劃分,建議大家在談論農村集體土地的時候把權利的歸屬再細化,具體到共有共用地、耕地、宅基地、機動地等權能中的某一個點上。

  清華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李一達作了《“翻心”,或一個華北村莊的再造》主題發(fā)言。他的思路是,把農民視為一個有理性的經濟主體,這是最符合市場效率原則的。但是這樣的視角可能忽略了兩點,第一,重建土地權利制度的過程中主權者應該被安置到何種位置;第二,這種視角沒有討論從1947年土地改革到建國后建立土地公有制,包括確立土地法這一過程中的人性基礎或者政治邏輯。江干檢察院陳曉琳檢察官評析時說從詮釋學的角度來講,文本和現(xiàn)實之間肯定具有一定的緊張關系,李一達同學沒有以一種樸素的童話去掩蓋這種緊張關系,而是有意識地暴露這種關系,這么做顯得文本具有張力。她認為,可能存在的問題是現(xiàn)象和本質的游離。

  在自由討論中,大家圍繞會議主題各抒己見,研討非常熱烈。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博士后封安波總結了各位老師的看法,認為兩種學科的分析方法存在差別。一種是經濟學或者管理學的分析方法,對土地權利的配置格局基本上是滿意的,因為它符合效率的原則;另一種是法學的分析方法,這種方法特別關注少數(shù)人的權益或者是社會弱者的權益,或者說每位公民受到平等關懷平等尊重的權利,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中國的土地征收制度和土地權利的配置不能說是成功的。浙江工業(yè)大學法學院鄧楚開博士針對墨西哥土地征收問題,指出我國和墨西哥整體背景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大量農村人口流向城市,村里沒人,就出現(xiàn)了土地閑置。他不認為社會連帶主義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危險,他指出我們現(xiàn)在的土地法體現(xiàn)的不是連帶主義而是國家主義。湖州師范學院人文社科處沈月娣處長認為,我們對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限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國家安全、糧食安全,但事實上國家在加速耕地的消亡。到底一個什么樣的機制在我們目前的這個狀況下是最好的機制,既符合管理學或者經濟學上的效率原則,又符合法學上的權利保障原則,她認為需要進一步探索。浙江工商大學張學軍教授建議建立一個土地法院。在熱烈的研討中,與會者的思想充分交流,碰撞出了精彩火花。

  最后,法理法史研究會夏立安會長作了精彩點評。他說,本屆年會是一個交叉學科共聚一堂、深入探討的會議,大家在交流中產生了很多火花,此外,與往年相比,今年的會議模式也發(fā)生了變化,充分尊重大家的興趣和意愿。他建議,能否從生活常識和經驗出發(fā)去解決“三農”這個大問題,能否將社會中存在的問題尋根到土地上面。土地問題很可能是“三農”這個詞語所沒有體現(xiàn)出來的問題,土地問題不僅僅是生產力的問題,不僅僅是執(zhí)政黨鞏固政權的問題,也可能就是一個人的生存發(fā)展過程——“生于土地也要魂歸大地”的過程。他指出,土地問題保留了人類文明的歸宿,它是文明的根,個體的根,這個問題值得深入探討。

全文
搜索

關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關注
微博

關注官方微博

網(wǎng)絡
信箱